用代碼寫情書,用對象談戀愛,這可能是程序員最浪漫的告白方式。
第一章:JavaScript,編程界的"海王"?
如果說Java是嚴謹的大學教授,C++是西裝革履的銀行家,那么JavaScript就是那個穿著拖鞋、喝著肥宅快樂水,卻能讓全世界的網頁都為之舞動的"海王"。
為什么叫它海王?因為它太有表現力了!其他語言還在糾結"我要先定義個類,再實例化個對象"的時候,JavaScript已經輕描淡寫地甩出一個對象字面量:
let zzp = {
name: 'zzp',
age: 18, // 永遠的18歲,程序員の浪漫
isSingle: true // 這是重點,要考!
};
看看這簡潔的語法,這流暢的書寫體驗,就像在星巴克用MacBook寫代碼一樣優雅。早期JavaScript連class關鍵字都沒有,但那又怎樣?我們有的對象字面量,比相親市場上的簡歷還要詳細!
第二章:JavaScript的六種"人格類型"
每個JavaScript值都有自己的人格類型,就像《愛情公寓》里的六個主角:
String(字符串) - 曾小賢型
話多,愛表現,總是被引號包裹著,但關鍵時刻很靠譜。
Number(數字) - 胡一菲型
理性,精確,但遇到NaN(Not a Number)時也會暴走。
Boolean(布爾值) - 呂子喬型
非黑即白,不是true就是false,像極了直男的戀愛觀。
Object(對象) - 陳美嘉型
復雜但可愛,擁有屬性和方法,就像她那些稀奇古怪的小心思。
Null(空值) - 關谷神奇型
明確表示"我是空的",比那些若即若離的曖昧強多了。
Undefined(未定義) - 張偉型
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步要干什么,充滿了意外和...bug。
第三章:當zzp決定向小美送花——面向對象的浪漫
想象這樣一個場景:zzp想要向小美送花,在現實世界中,他需要買花、約時間、面對面送出。但在JavaScript的世界里,一切都可以用對象優雅地解決:
let zzp = {
name: 'zzp',
sendFlower: function(target) {
target.receiveFlower(this);
return this; // 支持鏈式調用,一次可以送花給多人!
}
}
let xm = {
name: '小美',
xq: 30, // 心情值,低于80就拒絕
receiveFlower: function(sender) {
console.log(`小美收到了來自${sender.name}的花`);
if(this.xq < 80) {
console.log('不約,我們不約'); // 殘酷的現實
} else {
console.log('碩果走一波!!'); // 程序員の勝利
}
}
}
看,這就是面向對象編程的魅力!每個對象都有自己的屬性和方法,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設和技能。
第四章:設計模式之"代理模式"——找個僚機更靠譜
但是問題來了:zzp直接送花給小美,成功率只有30%(因為小美的xq心情值只有30)。這時候,聰明的程序員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——代理模式!
javascript
下載
復制
運行
let xh = {
name: '小紅',
receiveFlower: function(sender) {
// 先攔截zzp送的花
console.log('小紅收到了花,但她在想:這花真好看,不如...');
// 使用setTimeout,這是程序員的"緩兵之計"
setTimeout(() => {
xm.xq = 90; // 偷偷提升小美的心情值
xm.receiveFlower(sender); // 這時候再轉交
}, 3000); // 3秒后執行,制造"偶然"相遇的假象
}
}
這就是代理模式的精髓!xh和xm實現了相同的receiveFlower接口,zzp根本不知道他送的花被"中介"處理過了。
這就好比你想約女神吃飯,但直接約容易被拒,于是你先請她的閨蜜吃飯,讓閨蜜幫你說好話。在編程世界,我們管這叫"面向接口編程";在現實世界,我們管這叫"套路"。
第五章:那些年,我們寫過的bug就像戀愛中的誤會
但是,即使是最高明的"紅娘代碼",也難免會出bug:
// 錯誤示范:語法錯誤就像表白說錯話
receiveFlower: function(sender){
if(this.xq < 80){
console.log('不約,我們不約');
} // 這里少了個括號,就像表白說到一半卡殼了
} // 結果就是:Uncaught SyntaxError(未捕獲的語法錯誤)
或者更慘的是undefined(未定義)問題:
sendFlower: function(target){
target.receiveFlower(); // 忘記傳遞sender參數
// 結果小美收到花后很困惑:這花是誰送的?
}
這時候,小美的反應就是:
console.log(sender.name); // TypeError: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undefined
// 翻譯:錯誤!無法讀取undefined的姓名屬性!
// 人話:你是誰啊?我不認識你!
第六章:從送花到結婚——對象的深度關系
隨著關系的發展,對象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:
// 見父母階段
zzp.meetParents = function(parents) {
parents.interview(this);
return this.income > 100000 ? '通過' : '再努力';
}
// 買房階段(最復雜的對象關系)
let house = {
price: 5000000,
location: '上海',
buy: function(buyer, target) {
if(buyer.account.balance >= this.price) {
target.owner = buyer;
buyer.isSingle = false; // 重點變化!
return '購房成功,告別單身!';
} else {
return '余額不足,繼續努力!';
}
}
}
看,從簡單的送花到復雜的買房,對象之間的關系就像現實中的戀愛一樣,越來越復雜,但也越來越有意思。
第七章:JavaScript戀愛哲學
1. 封裝是美德
就像戀愛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,對象也應該封裝自己的屬性和方法。不要隨便暴露你的private屬性!
2. 繼承需要謹慎
zzp可以繼承爸爸的財產,但最好不要繼承爸爸的戀愛觀。類繼承就像家族遺傳,有好有壞。
3. 多態讓生活更精彩
同樣的receiveFlower方法,小美可能拒絕,小紅可能接受,小花可能要求先轉賬。這就是多態的魅力!
4. 異步編程就像異地戀
setTimeout和Promise就是JavaScript版的"等我有空了就找你"和"這次一定不鴿"。
第八章:調試愛情,就像調試代碼
每個程序員都經歷過這樣的時刻:
while (true) {
try {
let result = zzp.sendFlower(xm);
if (result === '成功') {
break; // 跳出循環,修成正果
}
} catch (error) {
console.log(`被拒理由:${error.message}`);
zzp.improveMyself(); // 提升自己
zzp.askForAdvice(); // 請教他人
} finally {
zzp.tryAgain(); // 繼續嘗試
}
}
這就是程序員的浪漫:即使被拒絕99次,也要為第100次的成功不斷調試和優化自己。
結語:代碼如詩,對象如人
當我們用zzp.sendFlower(xm)這樣簡單的代碼來描述復雜的感情時,我們不僅在編程,更在創造一種數字世界的詩意。
JavaScript教會我們的不僅是編程技巧,更是一種思維方式:用簡單的語法描述復雜的世界,用優雅的代碼解決棘手的問題。
所以,下次當你寫下let lover = {}的時候,記得認真填寫每個屬性,精心設計每個方法。因為在這個由代碼構成的世界里,每個對象字面量都可能開啟一段精彩的故事。
畢竟,誰能拒絕一個會編程、會送花、還會用代理模式增加成功率的對象呢


400 186 1886








